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地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地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和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山水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环境,也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先秦儒家提出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对山水与人的理想道德的人文观照。但他们“见大水必观焉”,也多多少少包含了对山水自然美的欣赏。魏、晋时期的人性觉醒,使人们摆脱儒家“比德”审美观,而敞开胸怀去领略山水的自然美,啸傲江湖、寄情山水,成为许多人的精神寄托。山水画的产生,就和陶渊明、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的出现一样地顺理成章了。
山水画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绘画的主体,除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外,更多的是人文精神的寄寓。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说:“君子之所以爱乎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观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乎画山水之本意也。”
山水画重写生,即石涛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重意境的表达。按画法风格又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7000多年以前,以前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不占主要地位,到了明清,由于文人画盛行,文人都信奉孔子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思想,所以,山水画成了为中国画里的主流。 所以是从明朝开始的~
“山水画” 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艺术在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上过分地强调感官***和理性分析(概念),更强调主客观的和谐交融,审美要求和民族个性有关,审美方式较习惯于细细品读,潜移默化地体会个中情致。
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之面貌,已见其写实能力之飞跃。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张及中晚唐画家创水墨山水;敦煌壁画中出现没骨山水;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代表画家有展子虔、王维、范宽、张宏。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
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山水画: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地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地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fangwangbj.cn/post/1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