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画黄河之水天上来寓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画黄河之水天上来寓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寓意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极具生命力的指纹与彩陶涡形纹相融合,象征母亲河注入炎黄子孙的血脉,象征亘古不变的基因传承,彰显黄河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的密码,寓意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大河方舟》,杨奕。此画将涛涛黄河的奔流气势与方舟上划桨人的不屈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油画《黄河香炉寺》姚钟华。黄河博物馆藏。79.5x119.5厘米,1981年作。姚钟华,生于1939年,云南昆明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姚钟华先生的作品带有浓烈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艺术手法既有现代派的多元丰富,更不失传统技法的凝练厚重。
油画《粒粒皆辛苦》,李日敬。黄河博物馆藏。80.3x100厘米,1992年黄河画展作品。李日敬,1941年生,山西应县人。擅长版画、中国画、油画。山西省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现为山西省大同市文联副***、二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大同市美协***。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
《延安水土保持》,谢瑞阶。黄河博物馆藏。93x176厘米,1***2年作。谢瑞阶,晚号“黄河老人”,曾任河南省“文联”副***,河南省“美协”和“书协”***。此画是谢瑞阶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创作鼎盛期的作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粉红花树,绿意浸染,映衬着以巍巍宝塔山为代表的延安,一片春意盎然。整幅作品立意高远,画笔娴熟,浓淡相宜,是展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艺术作品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油画《难忘的1948》,周大正。黄河博物馆藏。128.5x90厘米,1992年黄河画展作品。周大正,1941年生,湖北沙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油画协会副会长,甘肃省连环画研究会理事,甘肃省美协水彩、水粉画艺委会主任。创作和发表各类美术作品数百幅,黄河博物馆收藏的作品描写了黄河抢险的生动景象。
国画《黄河源头》刘大为。黄河博物馆藏。92x178厘米,1992年黄河画展作品。刘大为,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中国文联副***、中国美术家协会***、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其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以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造型生动、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方的游客也盛赞其美丽。
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作用的钢管,从而使大桥更加坚固悦目。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天下闻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
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赋闲”不用,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过去。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灌溉了黄河两岸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
远远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徐徐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滚滚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起伏,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让人面对美景,赞叹不已。 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由于景点星罗棋布般分布在黄河两岸南北滨河路,步行需要太长时间。不过可以步行和汽车结合,有些区域景点密集,可以步行,有些比较远,可以坐车。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博览园、兰州水车园、银滩湿地公园、徐家山森林公园、小西湖公园、百合公园、龙源公园、白云观、水上***寺、兰州碑林、马拉松主题公园等大小数十个景点。
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览的景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画黄河之水天上来寓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画黄河之水天上来寓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fangwangbj.cn/post/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