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画中桂鱼的寓意及象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画中桂鱼的寓意及象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鱼的结构
左鱼:1鼻孔膜 2吻 3眼 4腮 5体 6胸鳍 7腹鳍 8臀鳍 9背鳍 10尾鳍 11侧线
右鱼:1吻 2眼 3鼻孔膜 4腮 5体 6尾柄 7胸鳍 8腹鳍 9背鳍 10臀鳍 11尾鳍
金鱼的活动,主要在于各鳍,特别是阔大的尾鳍,所以画时可先画尾,然后根据所需,补上形态不同的身躯,使之更有灵活的变化。
设色画法:先以淡红画尾,添上深红背脊和眼部,逐一补上身躯和鳍部,最后点斑纹和眼珠。
水墨画法:
中国画讲究寓意,也是从中国民间传统来的。百鱼图寓意富裕多多(传统上一般是九鱼图,寓意富裕久久);代表祝福、希望;背景颜色要根据鱼的主题颜色,总之是要协调。您找一些大家的看看就明白了。另外鱼和鱼不同,其他鱼图:鲤鱼是鱼跃龙门,寓意祝福高升;鳜鱼(别看画出来不好看),寓意富贵有余;鲶鱼,寓意年年有余。
鳜鱼,性凶猛,食鱼虾,蒜瓣肉,无小刺,肉质肥美。桃花流水鳜鱼肥,吃鱼的鱼能不肥吗!张志和的鳜鱼肥诗句一出,唐代以后的诗词说道鳜鱼均是鳜鱼肥。看来大家还是喜欢吃肥一些的鳜鱼。
历代画家都喜欢画鳜鱼,入画的鳜鱼也多是胖胖的鳜鱼。“不知可是湘江种,也带湘妃泪竹斑。”边寿民的鳜鱼图题诗就道出了鳜鱼之所以入画,全在于身上的斑点,鳜鱼身上的墨点斑痕最符合国画的点厾吧。
绍兴的清蒸鳜鱼,是名菜,味道鲜美,突出的就是鲜字。当然安徽有臭鳜鱼,孰美就不得而知了。我没有吃过臭鳜鱼,闻过,没有下箸。说是闻着臭吃着香,可谁知道呢,没吃过就不能评价。鱼鲜,吃得就是鲜,放臭了能好吃吗?
记得吃过的一次水汆鳜鱼,那种鲜美超过了以往吃过的各类名厨所烹调的鳜鱼。在吉林松花湖,仲春时节,湖边小渔舟。刚刚捕捞的鳜鱼简单收拾洗净,放在烧滚的一锅江水里,微加葱姜煮沸。吃起来丰腴可口,没加盐也丝毫不影响味觉,乳汤白肉,江风徐徐,那种酣畅淋漓的爽快与临江即景的诗情是在饭店所不能及的。
松花湖鳜鱼与黑龙江的鳜鱼统称鳌花,是有名的三花五罗之一。但东北的做法多是红烧、红焖,失去了江鲜的特色。其实苏州松鹤楼的松鼠鳜鱼也是如此,满口酸甜——调料味而已。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一年里能吃到鲜美鱼肉的时节并不多,即时即地的尝尝鲜,何乐而不为呢。
鳜鱼一年四季都有,但真正懂鱼、会吃鱼的人,向往的是春季,因为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吃鳜鱼,那才叫一个鲜美。
桃花盛开的春天,万物苏醒,水中的鱼虾也最为活跃,以小鱼、虾为食的鳜鱼自然获得了丰富的食物,所以古人称“桃花流水鳜鱼肥”。
春季,鳜鱼是最肥的,正是吃松鼠鳜鱼的最佳时节。况且鳜鱼鱼刺少,肉实,味道鲜美,是湖鲜中的上品。去骨取肉后,佐以虾仁、笋丁、香菇、豌豆等配菜。整道菜色泽金黄,昂头翘尾,颇像俏皮欲跃的松鼠,入口鲜嫩酥香、酸甜可口,滋味十足。
1、鲫鱼基本画法
头部画法:先用羊毫笔蘸淡墨画出第一笔,运笔应先中锋再变侧锋,以后头部轮廓线均用中锋,最后以浓墨点睛。先将鱼的躯体用淡墨勾好,接着换蘸浓墨的笔以侧锋式画出鱼背,并以中锋画出尾鳍,接着再用侧锋画出背鳍,最后再用淡墨以侧锋画出鱼背面的过度色及鱼肚下的胸、腹、臀鳍。
2、鳜鱼基本画法
鳜鱼,亦称桂鱼等,体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突出,并具有墨色斑纹等特点。其鳞幼小,圆形,生性凶猛。
将笔蘸淡墨后用中锋画出鱼的头、身等部位,再用稍浓墨画出背上翅及尾,最后点出眼睛及鱼身上的斑纹,注意花点要有大小不均的变化。
3、鳜鱼的另一种画法:先用淡墨以笔的中锋画出鱼头及身,再以中锋兼侧锋画上齿、背鳍及身上斑纹。在点斑纹时要随意,无规律。再以浓墨画上头、翅、尾及身上之点。用笔要干脆,浓淡对比要强烈。
4、鲶鱼基本画法
鲶鱼,体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呈灰黑色。而且眼小,口宽大,有须两对。背鳍仅一个,且很小,臀鳍很长,并与尾鳍相连。
蘸淡墨以笔的侧锋来画,先左右两笔画出头部,运笔如同“()”,再以S形线画出鱼身。接着以笔的中锋勾出鱼的头、肚部位,然后再画出鱼的臀、尾鳍及齿和须。最后点睛并添上背鳍。
5、金鱼基本画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画中桂鱼的寓意及象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画中桂鱼的寓意及象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fangwangbj.cn/post/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