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画名画花鸟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画名画花鸟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耷(1626-1705),清代画家。僧人。原名统。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游鱼图》,双勾轮廓,不显鳞片,尾略上翘,眼睛向上方凝视,题五言诗四句、两行,落款一行。尺幅为96×46公分。
赏析
八大山人的情感,犹如“巨石窒泉,湿絮遏火”,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凝结与迸发,因此,他的画作,生冷、苦涩,在百般压抑中,极度表现出对世道无情的揶揄、蔑视和嘲讽。
他的同乡吴之直,与其人交往近二十年,见过他无数画作,深知他的画风,在山人七十七岁时画的一个画册中,书写了跋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山人画,凡数变,独其用笔之妙,则始终一致,落笔洒然,鱼鸟空明,脱去水墨积习。”
他还拿作诗打比方:“严沧浪论诗以禅语为宗,诗与画同家法,迹象未忘,终归下乘……东坡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山人作画,以画家法绳之,失山人矣!”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八大山人的作品开阔了思路。
“三万六千顷,毕竟有鱼行。”茫茫大海里,谁是透网鳞?八大山人和他的画作,是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大书。
《游鱼图》清朱耷纸本墨笔
朱耷是花鸟画巨匠,其晚期的花鸟画,笔势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神情白眼向天,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偌大的画面,空空荡荡,惟有一条瘦瘠、翻着白眼的孤鱼在游荡。
朱耷,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他能诗文,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山水师法董其昌,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主要作品有《山青水碧鸟语花香》《鹭石图》等。
俞致贞是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坛的领军大家之一,被李可染誉为“当代工笔花鸟女状元”。她师从于非闇、张大千两位大师,多年临摹宋元名家真迹,潜心工笔花鸟画创作。她的作品精工富丽,艳而不俗,受宋代宫廷工笔花鸟绘画的影响,并对客观自然进行深入细微的观察,使笔墨有了创造性的革新,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和时代气息。俞致贞经常外出写生,并亲自种植花草,朝夕观察揣摩,因此对于动植物天然生态,以及描绘绘花鸟的形态、动势乃至神***洞察于胸,作品以真实细腻见长,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
俞致贞(1915-1995.5.)中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画研究会顾问。俞致贞自幼学习书法,1934年师承工笔花鸟名画。1946年遵于先生之命,转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同年秋入“大风堂”,随张大千研习工笔写意花鸟画。俞致贞先后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作品经常在国内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荷兰展出。主要作品有:与于非阐,田世光一道为荣宝斋画百花齐放木版水印画册,出版有《俞致贞画辑》、《工笔花卉技法》、《工笔花卉》、《俞致贞刘力上花鸟画集》、《蝴蝶草虫》。1964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金碧茶花屏风。1***1年至1984年为***国宾馆绘制巨幅工笔花鸟画。1983年与刘力上为紫光阁绘制巨幅《荷塘清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画名画花鸟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画名画花鸟作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fangwangbj.cn/post/1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