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戴官帽的国画人物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戴官帽的国画人物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耷的《孔雀图》可谓最典型的一幅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对时事进行辛辣讽刺的国画精品。
画面上有一块残破的石壁,石壁的角落里有牡丹和竹叶,石壁下有一块石头,石头上站着两只孔雀。这几个意象,本来是花鸟画中的传统素材,但通过变形处理和艺术创造突出了一种丑怪的风格。石头尖而不稳,孔雀奇丑无比,尾巴上有三根雀翎。
画面上题诗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
生平简介
朱耷,八大山人(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做道士。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
作品特色
朱耷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作《孔雀图》时,已是65岁高龄,据明朝灭亡已有46年。46年光景,八大山人仍能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对卖主求荣的嗤之以鼻,实在难能可贵。
含义
朱耷的《孔雀图》可谓最典型的一幅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对时事进行辛辣讽刺的国画精品。画面上有一块残破的石壁,石壁的角落里有牡丹和竹叶,石壁下有一块石头,石头上站着两只孔雀。这几个意象,本来是花鸟画中的传统素材,但通过变形处理和艺术创造突出了一种丑怪的风格。石头尖而不稳,孔雀奇丑无比,尾巴上有三根雀翎。画面上题诗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
所引用典故
翎,普通话读音为líng,“翎”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羽也。从羽令声。郎丁切”。“翎”的基本含义为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如雁翎;引申含义为上冲的羽毛,如翎鬣。
在日常使用中,“翎”字多用作犹翎子,如翎枝。
翎字初见于秦国小篆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翎”。
“翎”字的拼音是: líng,意思是为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
“翎”字的拼音是: líng,简体部首: 羽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11
释义:
◎ 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雁~。野鸡~。孔雀~。~毛。~扇。~子。
(1) (形声。从羽,令声。本义:翎毛,鸟翅和尾上的长羽毛)
(2) 同本义 [plume]。亦泛指鸟羽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杜甫《彭衙行》
(3) 如:翎篁(指羽毛。借指毛发);翎羽(指鸟羽);翎鬣(上冲的羽毛)
(4) 翎子 [feather]。如:翎枝(犹翎子);翎顶(清代官帽上的翎子和顶子的并称);翎管(清代官吏礼帽上用来固定翎子的管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戴官帽的国画人物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戴官帽的国画人物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fangwangbj.cn/post/1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