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画人物的四个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国画人物的四个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画运用自身的笔墨语言来构建绘画形象,表现手法不应成为首要的关注点,技术技巧也都应该是被弱化了的。黄宾虹所说“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法备而法自备”,便是这样的境界。作为当下美术主流的人物绘画,应把更多的力量放在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情感的刻画上,真正为人民传神写照。
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古老的画种。喜欢中国画的朋友会发现,传统中国人物画在外形方面往往是失真的,不如西方绘画造型科学严谨,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就依据自己创作人物画的实践,归纳整理出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被称之为“六法”。 自六***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对后世绘画的品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总的记述,对六法原文的标点断句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国画中的人物画,是用宛转绵延的线条勾画出人物形态、衣褶和飘带,让人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神韵。国画人物画始于战国而盛于隋唐。历代出色的人物画作品与人物画家极多。
我国古代的人物画,已经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出现了东晋时期的顾恺之,盛唐时期的阎立本、吴道子,明代的唐伯虎等人物画大师。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画面以西晋张华叙说女子封建道德的箴文为内容,分为九段,每段描绘一个故事,其人物造型生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的生活侧面。笔法用游丝描,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匀和而富于节奏。
1、中国画的画面有意境,画外有精神,画外有画。
2、格局版式讲究密不透风,疏能跑马,即疏密有致。
3、诗、书、画、印俱佳。
4、写意画需要注意是否大写意与小细节的结合、比例是否协调,质感与意境是否到位。
5、花卉、梅、兰、竹、菊之类都可以用上面的原则来评判,只是需要注意每种花的独特魅力和精神所需要营造的意境各不相同。比如梅,多为营造凌寒独自开,傲立风雪等等很独特的魅力和精神。
兰则讲究幽雅,在格局版式上也应该是很雅致、空灵为佳。
中国画并不是实景写生,而是为舒达思想而营造的画里乾坤,花鸟画是不受现实自然规律约束的。品味花鸟画或者创作,更多的是其意趣,至于选择的物象或者物象之间是不是在一个季节,并不重要。
远山、近山,俯视、仰视,可否一景,西洋画肯定不能,而这种创作恰恰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手法,山水画画势很重要,画面的深远意境也必须能够显现,所以,为了达到创作的效果,可以用任何的视角,任何的手法,任何的构图。
因为中国画的所有门类都是围绕画面意境,折现自己思想而创作。至于画面物象怎么表现,符不符合现实,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并不代表可以互抹乱画,而是对物象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发现。
东晋顾恺(1)“传神”画人物最主要是“神”即精神状态的表达。“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强调眼神的表现对于传神是最重要的。
(2)“以形写神”画人物首先要形象真实、准确,同时要对体态和动作生动的描绘,还要正确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要***用艺术夸张手法才能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画人物的四个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画人物的四个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fangwangbj.cn/post/13046.html